鋁的起源
發現小史
Aluminium一詞是從古羅馬語alumen(明礬)衍生而來的。1746年德國科學家波特(J.H.Pott)用明礬制得氧化鋁。1807年英國人戴維(H.Davy)試圖電解熔融氧化鋁得到金屬。第二年戴維給預想的金屬取名為alumium,后改為aluminium。1825年丹麥科學家奧斯忒(H.C.Oersted)用鉀汞齊還原無水氯化鋁,獲得幾毫克金屬鋁。1827年德國科學家沃勒(F.Wohler)用鉀還原氧化鋁得到少量金屬鋁。1854年法國科學家德維爾(S.C.Deville)用鈉還原NaAlCl4配合鹽制得鋁,并建廠生產一些頭盔、餐具及玩具,其價格昂貴,等同于黃金。1886年(美)霍爾(Hall)和(法)埃魯特(Heroult)同時提出了冰晶石—氧化鋁熔鹽電解煉鋁方法。1888年美國匹茲保建立第一家電解鋁廠,鋁生產進入一個新階段。1956年世界鋁產量超過銅,躍居有色金屬首位。
鋁的性質
鋁的標準電極電勢(25℃)-1.662伏,電化當量0.3356克/(安·時)。純度為99.99%的金屬鋁的主要物理性質如下: 密度(20℃)為2.70g/cm3;熔點為660.1℃;沸點為2520℃;平均比熱(0~100℃)為917J/kg·K;熔化熱為10.47kJ/mol;汽化熱為291.4 kJ/mol(估算值);熱導率(0~100℃)為238W/(m·K);電阻率(20℃)為2.67μΩ/cm。
鋁的資源
鋁在地殼中的平均含量為7.47%,次于氧和硅居第三位。全世界已查明的鋁土礦的工業儲量約250億噸,加上遠景儲量共約350億噸。儲量豐富和產量較大的國家有幾內亞、澳大利亞、巴西、牙買加、印度等國。這些國家的鋁土礦多屬于高鐵低硅的三水鋁石型,適合于用較簡單的拜耳法生產氧化鋁。中國已探明的鋁土礦主要分布于河南、山西、貴州、山東、廣西等地,除個別地區外都為低鐵高鋁的一水硬鋁石型。中國還有豐富的明礬石礦。浙江、安徽兩省有以億噸計的鉀明礬石資源,是生產氧化鋁和鉀肥的原料。此外,在云南等地也發現有較豐富的霞石資源。